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丨北京:坚持首善标准 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QQ靓号

央广网北京6月12日消息(记者王小节朱世松张伟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北京市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开展调研,强化首都功能,破解超大城市发展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将学习和调研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形成了市委常委会集体调研、市领导领题调研和各部门专项调研的三级调研格局,明确了300多个重点课题,交通就是重要内容之一。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是亚洲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涉及央地合作、区域协同,在审批、建设、运营等方面都需要融合创新。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七年来,副中心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深、实、细、准、效”的要求,针对实际,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一线同志的意见建议,解剖问题,破解难题。

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超过700万辆,如何让北京市民出行更加顺畅便捷,成为交通委开展主题教育的头号调研课题。

北京市交通委地面公交管理处处长赵震:我们直面超大城市交通的难点问题,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前提下,我们也在思考,能不能提高现有道路资源的使用率。为此我们到拥堵路段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向市民发放了问卷,我们回收了两万多份,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大数据分析。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规划所所长刘雪杰介绍,收集的问卷显示,不少市民反映部分公交专用车道存在专用时段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不连续等问题。

刘雪杰:大家认为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部分专用道利用率比较低,大家也提出了一些改善的建议,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希望非工作日的时候能够放开一部分专用道的使用。

根据调研结果,兼顾公交和自驾出行的组合拳很快就陆续推出。从6月1日起,北京市部分道路的公交专用车道在公休日和法定假日对社会开放,同时优化缩短铁路、地铁、公交间的换乘距离,提高600多万公交出行市民接驳便利性。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推进“接诉即办”,构建起民众诉求驱动城市治理的新模式。主题教育将接诉与调研结合起来,聚焦重点诉求,主动举一反三,力争实现“未诉先办”,不断提高诉求解决率和群众满意度。

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网络工作处副处长高胜楠:我们加强对12345市民热线大数据的分析研判,强化主动治理,精准施策,以信息化、数字化构建接诉即办的智慧大脑,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民生诉求,实现未诉先办。

今年,北京将着力解决18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高频共性难题,办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33项民生实事,梳理形成首批问题清单1747项,全部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

尹力:开展好主题教育对于推进北京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坚持以首善标准,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结合起来,着眼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在京华大地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