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关心点实际的吧——大量工作正在离开中国

深圳网站建设 http://www.szxuelang.cn

点击关注,感谢支持!

随着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公众了解了一个新概念:离岸外包。即使在那时,它也往往不受公众欢迎,即使企业高管们欣喜地接受了更便宜和更少权力的劳动力的前景。而中国,拥有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和不断增长的热衷于购买西方商品的中产阶级,是制造商和市场的理想组合。几十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公司正试图将生产转移到友好国家,在那里他们不需要担心他们会被卷入地缘火线中。

离岸工作的由来

"布什总统正在进行为期八天的亚洲之行。他在参观美国的工作岗位,"大卫-莱特曼在2005年关于美国第43任总统的调侃。大量的美国工作岗位确实已经离开了美国--但这只是一个开始。1993年至2011年期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工人数量从近1600万下降到刚刚超过1000万,其他西方国家的下降情况也类似。

是的,一些工作由于自动化而消失了,但还有无数的工作去了低工资的国家。1982年,美国的跨国公司有30%的劳动力在国外;2014年,这一比例翻了一番,达到60%。这些海外基地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中国,那里迅速改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较高基本文化水平和计算能力的劳动力使其成为制造业的一站式商店--世界工厂。

对企业来说,考虑到每小时收入20美元或更多的美国制造业工人可以被每小时收入不到1美元的工人所取代,将业务外包给中国是一种经济上的需要。许多西方白领的工作也被转移到中国。例如,IBM将其全球采购主管和部分研发职能转移到了中国。在一次年度会议上,一些IBM的股东非常愤怒,他们要求将公司的CEO转移到国外。

很多普通的美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瑞典人和其他人也很愤怒--毫不奇怪,因为他们的生计和他们的身份往往被夺走。他们可以重新培训,许多人也确实这样做了,但离岸外包可能是导致所谓的精英和所谓的普通人之间一直存在的分歧爆发成今天困扰西方社会的几乎无法控制的分歧的原罪。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种苦难的遗产,唐纳德-特朗普是如何当选的。

但是,公司将继续在财务上最合理的地方开展业务,因为他们要对股东负责,而不是对前工人或更广泛的公众负责,虽然少数首席执行官可能觉得对其公司的母国有道德义务,但这种情绪不会影响他们和他们的季度业绩之间。

中国的离岸外包

离岸外包将继续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将继续存在。在中国欧盟商会6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23%的西方公司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将业务从中国转移出去,而50%的公司报告说,2021年在中国的业务比前几年变得更加政治化了。

相比之下,欧盟商会在其2019年的调查中报告说,欧洲公司"对成熟和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有着越来越坚定的承诺。"但今天,"目前我所接触的每家公司都在参与反思他们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托尼-丹克尔上周告诉《金融时报》。"因为他们预计,我们的政治家将不可避免地加速走向一个与中国脱钩的世界。"

部分原因是大流行的压力。中国的零工伤政策使供应链陷入困境,工厂工人被锁在宿舍里,而且没有迹象表明会很快结束。中国的人口结构也意味着潜在工人的数量在减少,而且随着中国攀升至全球收入的中等水平,劳动力变得更加昂贵。但是,北京对西方日益增长的侵略性,以及坚持与莫斯科保持联系,也让高管们感到紧张,他们可能会被卷入全球冲突的错误一方。中国共产党坚持意识形态的纯洁性也无济于事,现在外国公司都必须有党的小组。

"欧盟商会副主席BettinaSchoen-Behanzin在2022年调查的一份声明中说:"今天中国唯一可预测的是它的不可预测性,这对商业环境是有害的。"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正在搁置在中国的投资,并重新评估他们在市场中的地位,因为他们在等待这种不确定性将持续多久,许多企业正在为未来的项目寻找其他目的地。"

而且,大多数公司不是在进行再外包,而是开始进行友情外包了。友好岸是它在罐子上写的:将业务运营--无论是制造、后台、研发还是其他什么--转移到友好国家。当然,"友好国家"这个概念直到最近才被大多数企业领导人所接受。对于目前领导西方公司的冷战后一代来说,从地缘政治上讲,没有友好或不友好的国家;只有不同的市场,其中一些市场由于受到腐败、暴力或其他灾难的困扰,经营起来更加复杂。这些商业领袖不认为他们的公司是代表他们碰巧所在的国家。

诸多外迁的公司

苹果公司已经开始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其AirPodsPro2现在可能在那里生产。两年前,三星将其在中国的生产转移到越南。孩之宝(Hasbro)已将其中国生产转移到印度和越南。7月,沃尔沃宣布,它将在斯洛伐克开设60年来第一家欧洲工厂。(同时,阿迪达斯等服装和鞋类公司已将生产转移到越南,尽管这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保险经纪公司WillisTowersWatson的政治风险分析主管SamWilkin说:"部分原因是关于鸡蛋和篮子的那句老话,"。"最近的事件提醒了大家,在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哪个国家,过多的风险都会使公司面临巨大的损失甚至破产的风险。"

目前,国内已将外国公司视为国际争斗中的一环。瑞典的爱立信已经成为这种方式的目标;澳大利亚的酿酒商、台湾的菠萝种植者和整个立陶宛的制造业也是如此。在过去的众多事件中,日本和韩国的品牌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风险,比如当国内对韩国安装THAAD反导弹系统感到不满时,乐天超市就成为了目标,但欧洲和北美花了一段时间才赶上了。

7月底,Stellantis的中国合资伙伴指责这家荷兰汽车巨头(拥有标致、雪铁龙、克莱斯勒、欧宝、玛莎拉蒂和其他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缺乏对客户的尊重。"这一指责反映了中国消费者抵制活动所提出的指责;在斯泰兰特公司在政府官员的干预下决定关闭在中国的一家工厂之后。西方公司如此关注,韦莱韬睿公司今年进行的一项政治风险调查发现,95%的跨国公司现在担心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做生意的风险--实际上是如此。中国。这比两年前的62%有所提高,当时局势已经很紧张了。"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地缘战略竞争和经济脱钩的趋势在未来会加剧。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担心私营公司会成为国际外交纠纷的目标,"报告指出。

相比之下,只有57%的公司担心在欧洲(包括俄罗斯和乌克兰,尽管这项调查是在俄罗斯入侵之前完成的)做生意的风险。北京坚持其零关税战略--它继续扰乱制造业和物流业--进一步增加了企业对在中国做生意的焦虑。

这些公司会去哪呢

目前在中国经营的公司正计划转移到土耳其、塞尔维亚、印度和越南等国家,而其他公司则计划多花一点钱,在传统上的盟友国家设点。土耳其和印度很难说是西方的亲密伙伴,但它们不会愿意或能够利用全球化来获取地缘政治利益。"印度汽车学者、资深全球汽车高管VenkatSumantran说:"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在电子产品方面。"越南和印度正在看到大量的新投资。"(Sumantran目前担任汽车咨询公司CelerisTechnologies的董事长)。

四方安全对话有可能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朋友圈中心。事实上,在7月由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和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主持的供应链峰会上,受邀的与会者不仅包括欧洲人,还有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的高级官员。友好合作将需要涉及一连串的国家,因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枪匹马地取代世界工厂。而用几个较小的地点取代一个主要地点将涉及复杂的物流规划,更不用说更多的运输。

此时还是不要高喊了,看着自己的饭碗吧。

上一篇:

下一篇: